科室简介
【概况】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受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科委的双重管理,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之院办所性质的儿科基础-临床研究机构,是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1979年10月16日,在我国现代儿科医学奠基人,时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诸福棠院士的倡议和组织下,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卫生局批准成立北京市儿科研究所,诸福棠院士担任首任所长,1985年江载芳教授接任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所长。自1994年起至今,北京儿科研究所所长均由历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担任。现任所长为倪鑫教授,副所长为李巍教授。
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已由最初下设的5个研究室(病毒研究室、临床免疫研究室、体液免疫研究室、药理研究室、同位素研究室)变更为现在的10个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室,包括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室、呼吸疾病研究室、皮肤疾病研究室、营养与发育研究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室、感染与病毒研究室、肿瘤与免疫研究室、血液疾病研究室、线粒体病研究室和出生队列研究室。拥有"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和"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究所是北京儿童医院儿内科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耳鼻咽喉科学等4个博士/硕士培养点及博士后工作站的联合培养基地。
研究所面向我国儿童健康的战略需求,重点开展遗传病基因解析及致病机理、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及相关疾病机理、儿童营养及营养性疾病、儿童耳鼻咽喉头颈疾病的诊断和发病机理、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的诊断和病因学研究,为儿童重大出生缺陷、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胚胎源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及儿童营养性疾病等的临床诊治和发病机理研究做贡献。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研究所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洛杉矶儿童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等多个研究所、大学、医院,在前沿科学研究、双边学术研讨、建立联合研究中心、互派高级学者和优秀研究生等方面开展深层务实合作。研究所为亚洲地区常见病原耐药检测网(ANSORP)成员单位。
2012年以来,研究所共获批各类研究项目/课题约22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近80项。获批专利7项,出版专著及参编著作12部,专家共识、指南8部。研究所人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530余篇,其中SCI论文超过300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6.216。【人员结构】
研究所现有职工133人。其中研究系列人员76人(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24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5人),卫生技术人员51人(其中副高职称:14人,中级职称:6人),其他系列5人,博后1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8人(含兼博士生导师9人)。研究所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百千万国家级人选1人,海聚工程4人,北京市"十百千"的"十"层次卫生人才1人,"百"层次人才3人,215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7人,北京市优秀人才10人,北京市科技新星6人。各团体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8人,SCI主编、副主编、编委4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等16人。
【定位】
以儿科疾病为基础,开展遗传病、呼吸疾病、营养性疾病、耳鼻咽喉头颈疾病、免疫、血液等相关疾病的基础-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医学遗传及基因诊断、儿童呼吸疾病、儿童肿瘤及免疫、儿童临床营养、儿童耳鼻咽喉头颈疾病、病毒感染、儿童血液疾病、线粒体病等研究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