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呼吸内科是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为一体的学科,是呼吸专业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及内科学博士后流动站。1979年经广东省卫生厅批准成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是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中心、卫生部呼吸内镜医师培训基地;1993年被广东省高教厅确立为省重点学科;1994年通过了省科委的验收评估,成为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2001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成为国家呼吸疾病重点学科;2004年成为国家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被卫生部批准成为呼吸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呼吸内科已发展成为综合实力雄厚、堪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呼吸病学临床诊疗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本学科拥有着一支技术精湛、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的工作团队,形成11个具有强大处理疑难危重症能力的专业组;现有医生4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35人,护士8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市级优秀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千百十”培养对象2人。学科总带头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本学科拥有五个病区及呼吸内科门诊,拥有230张病床,设立呼吸专科门诊、变态反应科门诊、戒烟门诊、肺纤维化门诊、肺动脉高压门诊等;此外,还有慢性咳嗽室、睡眠监测室、呼吸力学室、支纤镜室、肺功能实验室、呼吸力学实验室等15个功能室。常备多导监护仪等40部,配备美国伟康高级无创呼吸机共30台,配有各种型号及类型的纤维、电子支气管镜、荧光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EBUS)以及电子胸腔镜、电磁导航系统。门诊年平均量逾120000人次,住院年平均数近6000人次,每年诊治大量的疑难重症呼吸病患者,接受全国各地方医院的呼吸疑难危重病人的转诊和会诊。【学科带头人】钟南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曾任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华呼吸学会主任委员、现任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世界卫生组织慢性呼吸疾病联盟顾问专家、COPD国际联盟主席、中国和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首席专家等。钟南山教授是推进我国呼吸病专业发展迈向国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通过创制的“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法”及流行病学调查,首次证实并完善“隐匿型哮喘”的概念,为WHO所采纳。创制“运动膈肌功能测定法”,首次证实即使早中期COPD病人也有60%存在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制定了补充其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组织了全国COPD的流调,首次明确了国人的COPD患病率。研究发现含琉氢基的祛痰药物(羧甲司坦)能有效地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减小发作频率),研究结果2008年在《Lancet》上发表,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巨大反响。因工作卓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一等奖等20余项科技成果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白求恩奖章(2004)、全国道德模范(2007)、爱丁堡大学内科医学博士(2007)、爱丁堡皇家内科学院士(FRCPEdi,2008)、欧洲呼吸学会(ERS)终生荣誉会员(2008)、中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2010)、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9)、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0)、首届南粤功勋奖(2011)、吴阶平医学奖(2011)等荣誉称号。【特色技术】呼吸内科现有感染性疾病治疗组、慢性气道疾病治疗组、肺部肿瘤治疗组、肺血管疾病治疗组、间质性肺病治疗组、支气管哮喘专业组等亚专科。在上述多个领域拥有多项特色技术,具体包括:经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技术(EBUS-TBNA)、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全肺灌洗术、气管支架植入、经气管镜局部治疗(激光、冷冻、注药、高频电刀)、呼吸力学技术、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肺血管病的诊治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主要用于早期诊断血栓栓塞性疾病)等。【科研工作】近3年,各级科研立项86项,研究经费1300多万元:973计划首席项目1项、分题2项,十一五重大传染病专项(子课题)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1项,卫生部重大科技专项1项,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项目1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交流、面上及青年项目共25项,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各级成果奖8项,其中呼吸疾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获首届南粤功勋奖3000万元。发表论文210多篇、SCI等刊物收录论文44篇(IF总分140.632),中华医学系列及核心杂志论文115篇。